获得省市总工会表彰,他们很拼!
日前,福建省总工会、福州市总工会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地理科学学院陈志彪老师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化学与材料学院多孔能源材料团队2个集体荣获福州市五一先锋号。
简介:
陈志彪,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助力长汀成为中国水土保持的典范——“长汀经验”,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与报导;他的事迹在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环境报、海峡都市报、闽西日报等诸多媒体上报道。2019年9月20日,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主要事迹:
陈志彪教授以教书育人为已任,30余载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曾多次担任兼职学生辅导员、班导师。先后上过8门课程,其中多门课程是单位首次开设;他为本科生教学从未间断,即使在任教授以及划定为科研型系列后也不例外,先后培养了20余位硕、博士研究生;他指导的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诸多立项,指导的研究生在全国、省级学会的学术会议上获得诸多优秀论文奖。
自2001年以来,陈志彪教授扎根闽西革命老区,200多趟往返于福州与闽西之间,投身于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创新水土流失治理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模式,为生态建设书写样板,为福建省的生态恢复把脉。他探索出“草—牧—沼—果”农业循环经济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模式、崩岗差异化治理、“反弹琵琶”治理法、侵蚀劣地植被快速恢复等技术,并建立示范点,及时向当地群众示范与推广,实现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他指导建立的示范点成为国家级科技支撑项目“农户基于循环经济的水土保持模式”示范基地及福建省第一批的家庭农场,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脱贫致富方式,周边农户纷纷效仿成立家庭农场。淮土乡是宁化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乡,他亲自下乡选点,提出紫色土区的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油茶与杨梅采摘相结合的模式,助力老区的脱贫攻坚战。
陈志彪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产学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以及其它各类项目20余项,出版3部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他主持和参加两项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为福建省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他做为省科技厅的科技特派员,为闽西革命老区的长汀和宁化贫困县开展技术指导,并为基层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有6位基层科技人员晋升高级职称。
简介:
团队主要围绕能源、环境和信息等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进行金属有机骨架、氢键有机骨架、有序介孔材料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等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和表征。了解其制备的基本化学原理,研究它们的光电、吸附等物理性质,探索它们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包括气体储存和分离、传感器、分子识别以及催化和能源应用。
主要事迹:
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4项、省科技创新团队等科技和人才项目25项。已在Science(1篇), Science Adv. (1篇), Nature Commun.(3篇), Acc Chem Res(1篇), JACS(15篇), Angew Chem Int Ed (4篇)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210余篇学术论文,书章3篇,申请专利23件,授权4件,部分成果被同行在Nature, Science, Chem Rev, Chem Soc Rev大幅介绍和正面引用,被Nature Asia- Pacific,NIST News Letter等作为研究亮点予以报道。团队曾获评2019年度福建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负责人获2019和2020年科瑞维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成员曾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等。
团队与省内,尤其是闽东北多家化工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推进闽东北区域建设协调发展。如为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帮助,建成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的产线;与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夷学院联合研发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产线,并获批南平市2020年化学产业创新项目。还为福建省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提供多孔材料吸附与分离技术与研发支持。
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10月,2001年4月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部共建)。中心下设政治研究所、经济社会研究所、文化研究所、台湾文学研究所、经学研究所、中琉关系研究所、闽学研究中心和文献信息中心等。中心致力于闽台历史关系、两岸文化交流、钓鱼岛与两岸关系等研究领域。
主要事迹:
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区位优势,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为己任,积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取得重要成果,作出重要贡献:一是首创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作出特殊贡献。中心自觉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历时5年设计创建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该馆以文献研究为基础,融合图文、实物、文创和数字化技术,以实证史料、直观动画和在线互动等方式,生动而准确地展示钓鱼岛属于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经中央主管部门批准上线开放后,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首创两岸合编语文教材模式,打造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典范。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对台工作需求,历经5年的攻坚克难,终于完成《高中国文》全套课本、教师手册、教师用书和《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等 34 本 1000 多万字的研发、编写、出版和推广任务,实施两岸文教交流“五合工程”,得到中央领导和省部级领导的批示近20次,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100多次报道。三是首创学术精品入台出版工程,开拓大陆在台发声新通道。中心持续发掘闽台文献资源,整理出版《台湾文献汇刊续编》100 册等;与台湾学术出版机构密切合作,合办合编《中国文字》《国文天地》等学术期刊,持续推进学术精品入台工程,已在台出版 6 辑 60 部学术专著,国台办等单位领导予以充分肯定。
— 推荐阅读 —《福建日报》头版报道福建师大音乐学院教师参演“青年先锋·礼赞百年——永远跟党走”文艺汇演
- fjnu1907 -
校党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工作室出品
来源:校工会
编辑:李祺鹏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fjnu1907@126.com